很多人以為,到國外念研究所,一定是都在遊山玩水,讀的專業都是「觀光管理」。我原本也這麼以為,但其實不然。我的碩士課程非常繁重,像去年五個禮拜的聖誕假期,基本上都是被困在家裡,拼命趕十三份期末報告。我唸書的地方是西班牙高原中央的一個迷你大學城。待了幾個月之後,有一種籠中鳥的感覺。於是我決定,再忙也要去旅遊,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原本的計畫是,邀請台灣的家人到西班牙來跟我會合,趁歐洲復活節假期帶家人認識西班牙。後來我真的是對西班牙感到強烈的厭膩,一心只想逃離,所以最後決定帶家人去蘇格蘭。
這趟蘇格蘭之旅,對我而言有兩個意義:除了放鬆心情之外,也是第一次自己出資(其實是銀行助學貸款的一部份)、出力(和弟弟一起)帶家人出國自助旅行。在這裡除了介紹蘇格蘭錦繡山河,也會分享「如何第一次帶爸媽出門就上手」的心路歷程。
安排旅遊行程的時候,就有很多學問。過去爸媽有過三次左右出國的經驗,但都是跟了旅行團。付了錢,就跟著旅行團走;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回家通通忘掉。不過爸媽認為這樣比較輕鬆,不需要動腦,沒有後顧之憂。而事實上,我必須承認,跟旅行團的吃、住、交通方面都是比較划算的(不是比較便宜,而是比較划算)。當然,我也大力鼓吹自助旅行的好處:例如可以自己決定要在景點停留多少時間、可以自己決定要吃什麼樣價位的餐廳或買小吃,甚至自己煮、可以住青年旅館節省開銷等。但是,長輩們沒有自助經驗,也比較不喜歡冒險,剛開始他們難免有所畏懼。另外,每個人都知道,在爸媽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孩子;爸媽習慣所有計畫都由他們作主,一時難以接受小孩替他們決定一切。最後,爸媽的身體狀況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要帶爸媽出國自助旅行,著實充滿挑戰,對全家人來說都是。
根據過去自己過去旅行的經驗,我安排行程的時候傾向不安插太多景點,而且喜歡有城市也有自然景觀的組合。我設計了九種選項給家人選擇。爸爸是比較有主見的人,他參考台灣旅行社的行程,並希望能走訪全部知名景點。我也很希望能夠做到這件事,只不過有個小問題:如果要參觀全蘇格蘭的景點,基本上需要至少三個禮拜,但我們只有8-10天的時間。另外,爸爸對於人文景點興趣缺缺,希望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大自然。很難說服他。最後折衷的結果是:格拉司哥半天一夜、在愛丁堡一天一夜、參加蘇格蘭高地(含蒼穹島Isle of Skye)三日遊、英格蘭湖區三日遊。而我們的時間軸是這樣:弟弟會先帶爸媽到格拉司哥和愛丁堡,自己轉一下(因為我學校還有課,和家人假期對不上),我從第三天開始(小旅行團的部分)才和他們一起走。
**三日遊行程是跟了當地的小旅行社Rabbie's Tour (我記得這網頁某處有中文版): http://www.rabbies.com/tours_scotland_edinburgh/isle_skye_highlands_3_day_tour.asp?lng=en
家人出發前還發生一個趣事:弟弟為了跟學校老師請假,和爸爸聯手謊稱說我要在國外訂婚了。他們甚至要我變出一張喜帖作為證明。我為此特別去跟幾位好友求婚。在這裡特別感謝我的假未婚妻陳小姐,不但願意嫁給我甚至自願設計喜帖,簡直服務到家。後來弟弟的老師問他說:「哥哥到底什麼時候結婚」。實在尷尬。同時在這裡我也要奉勸各位同學千萬不要用這種方式詐騙請假。
*搭配文章一起欣賞:
蘇格蘭風笛:英雄本色Scotland the Brav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KBI7DOLHA)
英雄本色Scotland the Brave歌唱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wMI4wvmU4)
*愛丁堡印象
拜哈利波特所賜,蘇格蘭(和愛爾蘭一樣)給我的第一印象也是處處充滿魔法和神秘色彩。尤其愛丁堡是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寫作的地方,可說是哈利波特的出生地。身為超級哈利迷,我可以說是抱著朝聖的心情,走訪文化古都─愛丁堡。
機場接駁車把我丟在市中心的韋佛利車站,車站邊的韋佛利大橋似乎是老城區和舊城區的交界。往右邊看,是愛丁堡商店大街,我姑且裝作沒看見。往左邊高處看,是迷人的舊城區,不斷散發魅惑魔法。積木般的石砌建築風格和憂鬱英倫風的灰暗色彩,很有中世紀古裝劇的氣氛。(其實愛丁堡的建築物原本是黃色的砂岩建築,但是工業革命期間,工廠和家家戶戶都燃燒煤塊,產生許多黑色的廢氣,黑煙每天燻烤砂岩磚牆,經年累月下來就變成黑色的了)。後來,我索性收起地圖和指南針(對,我真的會使用指南針...),不管目的地青年旅館的實際地址為何,就直接步入老城區,迎向古城對我的呼喚。老城區大致上是幾條較大的馬路通往古堡所在的山丘頂端,蜿蜒的大道中間,有好幾條暗巷、階梯做為捷徑。哈利波特劇情中,哈利透過呼嚕粉旅行的時候,不小心被跑到專賣黑魔法商品的夜行巷(一條窄小歪斜、陰暗詭譎的樓梯巷弄。聽說電影裡面拍攝夜行巷的地點就是愛丁堡的其中一條樓梯通道。其實我覺得現實生活中,這些暗巷裡面比較像是癮君子買賣毒品的地方(可能也是半夜三四點醉漢小解的地方),但畢竟這是「麻瓜」的思維了。
迷宮樣的老城區巷弄街道,我每一條都想走走看,心情非常激動,覺得很新奇,每個拐彎都是驚喜,就算迷路也是幸福的事。但基本上不太可能迷路,我一路往高處走,就到了「High Street」,也就是舊城區主要大街,街尾就是有名的愛丁堡古堡。我沒有進去參觀。記得當年去鼎鼎大名的德國新天鵝堡,遠看覺得超美的,根本童話世界。近看覺得是很高大的白色建築物。進去裡面參觀後,覺得就是一個很有錢的人住的地方。所以我這趟不打算參觀任何城堡。
我和家人第一天下榻的青年旅館就在城堡下面的一條餐廳街上,名叫Castle Rock Hostel。我們的房間在建築物最上層,是閣樓雅房。還有個天窗。我覺得裝潢設計溫馨可愛,牆壁顏色看起來很溫暖。床鋪乾淨,軟硬適中。打開天窗往外看,我震懾了一下,呼吸都暫停了。景色好美,讓我有一種,像是愛吃甜食的小孩第一次吃到棉花糖巧克力一樣,滿滿的新鮮感和幸福感。遠處傳來的蘇格蘭風笛樂音聲聲入耳,很有異國情調。我趴在窗台呆望好一陣子,直到家人到這個房間跟我會合。
家人對這個小房間的第一印象也滿好的,不停發表正面評價。原來他們前一天晚上在格拉司哥踩到雷,住到負五星級飯店。沒辦法,一個人一個晚上十英鎊,一分錢一分貨,就別計較了。
我觀察了一陣子,雖然爸媽不曾抱怨,但我發現他們不太習慣住在這種小空間。他們不時會撞到屋頂、上鋪的床,或是兩個人整理行李的時候,雙雙卡在走道上動彈不得。好像有一句很無俚頭的話是這麼說的:「萬金買床鋪,千金買上下鋪」。另外我也發現,媽媽比較不習慣在沒有梳妝台的地方梳化。我從來沒有關心過青年旅館的女性房客都怎麼辦到的,我猜他們應該是在公共浴室的洗手台梳妝打扮,但也許這點對女性長輩而言是比較不方便的地方。無奈預算有限,只能將就,希望我以後能賺多點錢,這樣帶家人出遊的時候,才可以住好一點的地方。
以上是我對愛丁堡的第一印象。家人們比我早一天到,他們的第一印象比較不一樣。爸媽說弟弟強迫他們走了很多路,非常疲憊,當天天氣陰濕,風又大,老人家比較耐不住。弟弟覺得浪費很多時間在商店街參觀選購,沒有走訪很多景點。(愛丁堡的特產是喀什米爾毛織品,據說質料跟名牌服飾Burberry一樣,只是沒有那個名牌加持而已。但當地人跟我說,喀什米爾羊毛是山羊毛,但是蘇格蘭境內沒什麼山羊,都是綿羊,所以每年蘇格蘭跟中國進口大量喀什米爾山羊毛,產出高級毛織品之後,又大量出口到中國,中國人很愛買喀什米爾圍巾。)
我看家人鬥嘴覺得挺有趣的。我們家真是和樂融融。但我早就說過,在愛丁堡最好停留不只一天的時間,爸爸就不聽。一般旅行團不會在一個城市停留很久,那是因為遊覽車會帶全部人去踩點,很方便。但是自助旅行的時候,在沒有自己租車的情況下,就是要靠自己走路。通常我自己旅遊的時候,也不會想要走路走一整天。我傾向走走停停。隨便的公園樹下,都是我坐著吃點心、欣賞路人的地方。(我覺得坐在路邊看路人像在看美劇或是好萊塢電影一樣,雖然不是每個路人都像演員一樣好看。)那麼,長輩們走路不方便,又有人情壓力非得買一大堆紀念品,這時候,最好多安排一點時間在重點都市。我個人覺得歐洲中型都市,例如愛丁堡,兩天兩夜是比較理想的時間。喜歡逛博物館、美術館,那就要更久。
常有人說喜歡深度旅遊。我覺得這要看人了。我也以為自己喜歡深度旅遊,但深度到底是多深度呢?花很多時間在一個地方不代表你就是一個深度旅遊者。我在東歐旅行的時候,發現在一個地方呆超過三天(尤其像是捷克的皮爾森Pilsen這個小地方...),真的已經不知道要做什麼,只能去路上瞎晃,或者坐在公園或廣場發呆、看路人之類的。每個人要知道自己旅遊的目的,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旅遊方式。像我喜歡的是那種探險精神和新奇感,也喜歡照計畫一一走訪想去的地方,實現計畫讓我有成就感。當然我也喜歡拍下美麗的照片,同時用筆記下所見所聞,回家後寫成網誌留念。
所以,我比較適合用最有效率的時間,不疾不徐,以冒險王的角色盡可能多看一些不一樣的風景。像我的歐洲同學們,喜歡慢活,最近這兩個禮拜他們就待在葡萄牙的一個海岸小鎮,不去別的地方。他們在那裡租了一個公寓。每天就是去海灘上躺著,享受地中海地區的和煦陽光。我在曾經在希臘聖托里尼和米克諾斯小島,租了每晚240台幣的小套房,每天就去海邊游泳,過了五天快活的假期,到現在都意猶未盡,但要我在其中一個島待兩個禮拜,現在想感覺很吸引人,但是兩個禮拜後不知道還會不會意猶未盡... 總之,每個人在旅行過程中的需求不太一樣,事先瞭解自己的需求,依喜好規劃行程,才能充分利用時間且玩得盡興。
*走訪文化古都─愛丁堡
愛丁堡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城市。
其中,命運石(Stone of Destiny)的故事是每個小旅行團導遊避講的一段歷史故事。話說從西元八百多年的石後開始,歷代國王都是坐在這個命運石上面加冕成為新王。西元十三世紀,蘇格蘭獨立戰爭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將命運石帶回倫敦做為戰利品,放在西敏寺教堂裡面收藏。有人說當年愛德華拿走的是蘇格蘭僧侶的馬桶圈,而不是真正的命運石。但這段歷史並不可考。十四世紀的時候,英格蘭國王簽約答應要將命運石,這塊象徵蘇格蘭國家地位的石頭,歸還蘇格蘭。但是這位國王終究未能履行承諾。
由於這塊石頭對於蘇格蘭人來說意義非凡,1950年的時候,幾名格拉司哥大學的學生,在聖誕節期間開車到倫敦去,從西敏寺教堂偷回這塊石頭。於是命運石便從歷史上消失了三個月的時間,下落無人知曉。聽說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還不小心把命運之石摔成兩半。其實警方都知道一定是蘇格蘭人偷走了這塊石頭,所以在英蘇邊界部屬了警力,準備緝拿竊賊。這些蘇格蘭學生在肯特郡流連一段時間避避風頭,然後才開車返回蘇格蘭,並且將命運石交給一位政治家收藏。警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搜尋還是沒有找到這塊石頭。1951年,蘇格蘭人以為英國政府已經放棄尋找這塊石頭,並屈從蘇格蘭民眾的輿論,於是舉行了具有象徵意義的慶祝活動,將命運石供奉在一座修道院的祭壇上,並交由蘇格蘭國教會保管。 殊不知,倫敦警方一知道該石的下落,便馬上將其運回倫敦的西敏寺教堂。在這之後,一直有謠言指出警方拿到的是假的命運石,英格蘭國王王座下面的石頭不是真正的命運石。
近年蘇格蘭獨立聲浪漸強,1996年的時候,英國政府終於決定將這塊命運石歸還蘇格蘭,可能是為了安撫民心。當年,在兩地邊境上,英格蘭和蘇格蘭的代表舉行了一個交接儀式,正式將命運石歸還蘇格蘭。目前這塊命運石就被安放在愛丁堡古堡裡頭,但我沒有進去參觀,所以一直不知道這塊石頭確切長什麼樣子。當導遊述說這段故事的時候,我以為命運石是一顆蛋形的黑色大石,但是剛剛一查才發現是一塊方塊形的砂岩(難怪會斷成兩半)。由於愛丁堡城堡現在是英國駐蘇格蘭部隊總司令部駐地,基於政治意義,一些蘇格蘭人仍然希望命運石能被安放在比較普通的地點,以和英國王權劃分界線。目前命運石已經回到蘇格蘭,但是英國政府仍然發布了法令,規定每逢英王舉行加冕典禮時,蘇格蘭當局都必須將命運石運回倫敦西敏寺參與典禮。
除了悠久的歷史,愛丁堡各個角落都藏有趣聞,鬧鬼傳聞也不少。尤其是女巫獵殺期間和宗教改革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血腥事件,讓愛丁堡到處謠傳著驚聳的鬼故事。愛丁堡曾經是個高牆環繞的都市,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受到高度限制,每天都接觸相同人士物,自然而然地,當人民遇到一些不順遂的事情,常常會怪罪到鄰居身上,指控她們是女巫或惡魔的兒子等等,這就是女巫獵殺的由來。據說愛丁堡居民會把疑似女巫的人送去審判,審判官會用細長的鐵針戳那些女人,如果他們不會痛,那就是女巫,一律火刑伺候。痛到受不了的人,就要承認自己是女巫,所以也是一樣火刑伺候。另一種審判的方法是,把女巫嫌疑犯丟到水溝裡面,如果死了,那靈魂會上天堂,但如果沒死,那就慘遭折磨命運直到「嫌疑犯」承認自己是女巫,然後被施以火刑。而宗教改革,主要是指英國國王設立英國國教派。當時有一群長老會教徒拒絕對國王宣示效忠,因此遭到權利者的迫害。
市中心路邊有很多夜遊導覽員,專門帶觀光客去參觀鬧鬼的地方,並且分享各式各樣的鬼故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tAV5OP3EQ4#t=19)。我沒有參加夜遊團,但參加高地三日遊還有市中心Free walking tour的時候也聽到不少趣聞。以下就分享一些我聽到的故事:
-處刑台
主要大街的旁邊有這麼一個不起眼的紀念碑(如右圖)。經free walking tour導遊(免費)說明之後,才知道原來這裡是過去公開行刑的地方。當年蘇格蘭奉行嚴刑竣罰,犯法的人耳朵會被釘在這面牆上。市民會來潑尿、潑糞,而且受刑人沒有食物吃和也沒有水喝,最可憐的是受刑人要直接面對蘇格蘭惡劣的氣候... 耳朵被釘在牆上的犯人,可以選擇自己把釘子拔起來,但是這被視為一種懦弱的行為。市民看到耳朵上釘子釘過的痕跡,就知道這人是罪犯,不會想要和他來往。所以這些罪犯逃過死劫之後,下場也好不到哪去:女性罪犯就只能做一些「夜班工作」,而男性就去當海盜。
除了主要大街上這個地方,夜店雲集的Grassmarket廣場(如右圖中間兩張)也是過去公開處絞刑的場所(絞刑台,如右圖最下,就是右邊第三張圖中大家坐著修習的那個矮圓柱)。廣場上許多店家,餐廳、酒吧居多,是愛丁堡的夜生活都在這裡。廣場上幾間店家的名稱和當年的絞刑犯有點關係。例如「Last Drop Pub」(最後一滴酒店),就是當年受刑人上絞刑台之前,最後一次喝酒的地方。而「Maggie Dickson」酒吧,則是紀念一個傳奇性的受刑人Maggie Dickson。這位婦女犯的罪是「秘密懷孕」,這在當年是不合法的,好像是因為會被當成女巫(根據美劇Salem的劇情描述,未婚懷孕會被當成女巫迫害,剷下的小孩也會被當成惡魔)。Maggie Dickson被公開處以絞刑之後,奇蹟似死而復生。時人本來打算再次將她吊死。這時候有個法律系的學生跳出來說,她已經被處以死刑,也死過一次了,不能再吊死她第二次。於是Maggie逃過一劫,而且終身免稅。畢竟死人是不用交稅的,對吧?
-國會廣場
國會廣場(如下圖中間)有個查理二世的銅像(如下圖左),被市民稱為「自大國王銅像(King with big ego statue)」。這個銅像是民眾的笑柄,其中一個原因是,每次下雨的時候,銅像內部會積水,然後馬匹的屁股上剛好有一個洞,水就從這個洞漏出來,看起來十分不雅。也有人稱這個雕像為「醉漢穿道具服騎笨驢」。
廣場的23號停車格(如下圖右),就是這位國王的墓地,因為他生前留下的遺志是希望能葬在國會附近。於是現在,每天早上都有一位幸運的車主可以碾過這位不受歡迎的國王沈睡的地方。
-人行道上的愛心圖形
愛丁堡的主要大街High Street上有一個愛心形狀的馬賽克拼貼,看起來好像很浪漫,所以偶爾會發生觀光客在此地求婚等劇碼。要是我才不會想在這裡求婚。
這個愛心圖形叫做Heart of Midlothian中洛錫安之心,是中世紀開始到十九世紀左右這段時間市政廳(Tolbooth)和監獄的所在地,有時候也會在這裡公開處刑。後人為了表達對公權力的不滿和對於監獄的蔑視,常會有民眾對這個愛心吐口水。這個中洛錫安之心也是中洛錫安之心足球俱樂部的圖騰,所以每次比賽之前,該俱樂部的球迷就會對這個愛心圖案吐口水,希望能獲得好運。同時,敵對的球迷也會前來對這個愛心吐口水,但他們的心態是表達對中洛錫安之心俱樂部的蔑視。不僅如此,傳說中,只要對中洛錫安之心吐口水,就會獲得好運,並且會再次回到愛丁堡。歐洲各地充斥著類似的都市傳說;摸摸雕像的某部位或是喝喝噴泉水等等就可以獲得好運和回到該成市,例如在馬德里就要去太陽門廣場摸摸熊雕像的屁股、在巴塞隆納大教堂旁邊有隻烏龜的殼都被摸到變光滑了、在薩拉曼卡(Salamanca)也有一隻兔子雕刻被摸到變色。大家都知道這些傳說都是瞎扯的,但是觀光客們還是會做這些蠢事。所以,除了市民和球迷之外,觀光客們形成第三股力量,讓這塊地成為全愛丁堡最噁心的地方。也因此,我才會強烈反對在這個愛心上面求婚。
-墓園
我一向喜歡走訪歐洲各地的墓園。我覺得歐洲的墓園整理得乾乾淨淨,不會有陰森的感覺。墓碑上的雕刻也很有特色。愛丁堡的墓園,是當地人休閒散步好去處,甚至有人在這裡舉辦過生日派對。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林,也常會漫步墓園中,從墓碑上的人名獲取靈感。例如Tom Riddle(佛地魔的本名,也是佛地魔爸爸的名字), McGonagall, Moody幾個角色的名字,都是在這個墓園中獲得的靈感。哈利波特小說走紅之後,這個墓園也變成一個非常吸引觀光客的景點。墓園裡沒有特別整理出一個步道,但是參觀Tom Riddle墳墓的遊客之眾多,把門口通往該墓沿路的草都踩平了。我想這位Tom Riddell(墓碑上的名字是這麼拼的)在世的時候,絕對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人來拜訪他的墳墓。
愛丁堡大學醫學系是全世界最好的醫學院之一,尤其在解剖學方面更是學界先驅。不過早期解剖課只能使用死刑犯的屍體來解剖,而當時解剖課學生人數眾多,但死刑不是每天都執行,大體供不應求,於是愛丁堡的投機客,便想到偷屍體賣錢這種勾當(一具屍體賣10英鎊左右)。十八、十九世紀的人們為了避免自己家人的屍體被偷走,便加上石牆、鐵門、鐵鍊、柵欄、大鎖等各種方式來保護親人遺體(如下圖),一直到1832年Anatomy Act(解剖學法案)通過之後,這種風氣才逐漸消失。
金屬欄杆、鎖鍊等,給整個墓園增添不少靈異氣氛。下面左邊那張圖中,陵寢的主人George MacKenzie生前是迫害無數長老會教徒、虐待囚犯、實施連保連坐刑罰政策的政府官員,這個官員以及被他虐死的人們,都被埋在這個墓園。傳說中,自從George MacKenzie被埋到這個陵寢之後,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金屬碰撞的聲音,甚至有人聲稱聽到過指甲抓門的聲音和尖叫聲。MacKenzie也成為民間傳說中的Poltergeist(吵鬧的靈魂,像是哈利波特故事裡的皮皮鬼)。
其實這些防盜手法確實能避免盜墓賊偷屍體,可是,當時的不法之徒偷屍體偷不成功,便自己動手「製造屍體」。例如十九世紀的連續殺人犯Hare和Burke在十個月內殺害十六個受害者,並將屍體賣給愛丁堡大學醫學院獲取利潤。他們鎖定的對象主要是生病的佃農、買來的奴隸、妓女、遊客等不太會引起關注的群體。雖然基於某種原因,有些學生會認出妓女的屍體... 話說Hare和Burke的犯案手法很固定:他們會先請受害者喝威士忌,把他們灌醉,然後用手把受害者悶死。後來英國人發明了一個動詞 Burking,意思就是把人悶死,這個字一直沿用到現在。
1828年這兩個連續殺人魔終於伏法就案,審判後,Burke被判絞刑,並且死後必須公開被解剖,讓世人知道他的行為多麼可惡。Hare最後因為當污點證人出面指控Burke而免於死刑的命運。Burke在Lawnmarket上絞刑台的當天,雖然下大雨,卻阻止不了兩萬名以上的民眾前來觀看,也有學生購票參觀屍體解剖過程。Burke死後,皮膚被做成各種皮件,其中包含一本皮膚做成的書,收藏在愛丁堡外科博物館(Surgeon's Hall Museum),而Burke的骨骼至今仍被愛丁堡醫學院解剖博物館(Edinburgh University Anatomy Museum)妥善收藏,並且提供給新進醫學系學生課堂使用。
愛丁堡墓園也有溫馨不恐怖的故事。墓園門口有一個墓碑,貌似有很多人來祭祀,原來是忠犬巴比(Greyfriars Bobby)之墓(如右圖)。巴比是蘇格蘭最有名的犬科動物。根據傳說,Bobby在主人死後人不離不棄,每天都在主人的墳前靜坐,長達十四年之久。過程中,有人捐前幫Bobby購買項圈,讓Bobby不會被當成流浪狗抓走。愛丁堡市長也送給Bobby一把「通往城市的鑰匙」讓巴比可以自由在城市內走動。巴比死後,蘇格蘭愛狗協會立了一個墓碑,並且在墳前供奉樹枝(因為巴比喜歡玩撿樹枝的遊戲)、鮮花和狗玩具。墓園門口也有一尊真實大小的巴比雕像(如右圖)。幫這尊雕像拍照的時候,會不小心幫後面的「忠犬巴比酒吧」打廣告,所以有人說,原本巴比的頭是面向墓園的,是被酒吧老闆偷偷轉了方向。
-亞瑟王座
愛丁堡還有一個令人驚豔的地方,就是亞瑟王座(Arthur's Seat),位於城市東南方的Holyrood Park,是一座死火山。走路從市中心往返亞瑟王座山腳,慢慢走差不多半小時。亞瑟王座Arthur's Seat名稱典故眾說紛紜。主流說法是當年亞瑟王和圓桌武士的城堡就在這個地方。也有人說,這座丘陵是古時候訓練弓箭手的地方,應該是Archer's Seat,是後來不知怎麼演變才變成Arthur's Seat。
從亞瑟王座上可以俯瞰全愛丁堡市,景色美不勝收,無論是到此地弔古尋幽或是踏青散心,走一趟亞瑟王座絕對值回票價。但是丘陵地風大,偶有陡坡,長輩們行動不太方便的話,可以不必攻頂,在山腳下走走,欣賞草地碧綠如茵以及湖水清澈湛藍,也很令人放鬆,陶然忘機。
-Holyrood Park往山上走。有很多條路往山上走,如果不知道怎麼走,隨時可以問下山的遊客。當地人都滿樂於指路的。怎麼區分誰是觀光客誰是當地人呢?穿高跟鞋來爬山的應該是當地人吧?不然怎麼那麼猛?(我真的看到年輕媽媽穿高跟鞋帶小孩來爬山)
-亞瑟王座沿路寒風刺骨,務必做好防寒準備。就像蘇格蘭人說的:沒有天氣不好,只有衣服穿錯(There's no bad weather, just wrong clothing)。
-亞瑟王座山頂登山客眾多,很難不拍到任何人。
-Holyrood Park綠草如茵,很多當地人就在草地上打赤膊曬太陽(當時氣溫17度,體感氣溫估計只有10度)。
*另一個大城市─格拉司哥
格拉司哥是蘇格蘭地區最大城市,也是UK第三或第四大城。除此之外,也沒什麼特別的。我會想要拜訪這座城市,主要是因為聽說格拉司哥大學校園十分美麗(如下圖)。我喜歡參觀各國的大學,不同的大學校園中,讓我有無限的幻想空間,想像不同的大學生活。不過我發現,世界各地大部分美麗的大學校舍都是歷史、文學等最早出現的學科。英國幾個城市的理工科也出現的很早,例如牛津、劍橋,還有像愛丁堡、格拉司哥大學阿理工、醫學等學院校舍都有百年歷史。但是商學院都是最醜陋的建築物,有些勉強沒那麼醜的,也比較像是現代化商業辦公大樓(例如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大學管理學院)。比方說,西班牙薩拉曼卡本身是歷史悠久的大學城,和義大利波隆那大學和巴黎大學是同時期出現的大學城。薩拉曼卡大學的文、史、法學院建築物都是幾百年古蹟,有些看起來幾乎跟大教堂一樣華麗。但是新建的法商學院是一棟四四方方的土色建築,非常醜陋,而且還因經費問題蓋到一半停建了,所以某些角落還可以看到未完工的痕跡... 而愛丁堡和格拉司哥大學校園中,商學院也最難看的建築物(不知道我的好友Carrie,在愛丁堡讀了一年商學碩士後,看法是否跟我一致?搞不好內部裝潢美輪美奐是我沒有榮幸見識到)。
從愛丁堡到格拉司哥的火車約1000台幣,車程大概一個半小時,公車約700,車程也差不多一個半小時。我們買火車票的時候,很幸運遇到兩次折扣的機會,省了很多錢。其中一次是一位老先生用他的會員卡幫我們買票,所以有打折。從這裡可看出當地人真的心腸很好。
愛丁堡到格拉司哥這段路,是我在歐洲搭過的火車旅程中,幾乎是最不漂亮的一段。到了目的地格拉司哥之後,也沒有覺得比較美。
格拉司哥不像愛丁堡處處散發著中世紀的神秘和浪漫,反而比較有一種工業革命時期的粗糙和混亂,也有二十世紀以降的水泥叢林。市中心也沒有古堡或百年古蹟,只有好幾家大型的百貨公司和髒亂的街道。有幾天格拉司哥城幾乎沒有任何人影(如下圖一),復活節假期結束後,才有群眾忽然一窩蜂出現(如下圖三)。
格拉司哥大學校園確實漂亮,市中心的賣場也有一些我努力忍住才沒有買的商品(必須忍住,因為沿路我都一直叫爸媽不要亂買紀念品,我不能雙重標準自己亂買),但是這座城市並沒有給我很深刻的印象。不得不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格拉司哥現代藝術美術館前面的雕像頭上戴了一頂「帽子」(如下圖)。不知道什麼原因,也許是最近雕像頭部剛進行過修復工程,也有可能是裝置藝術,畢竟這棟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可是現代藝術美術館!
*蘇格蘭是美食沙漠?
我原本的計畫是,旅遊期間就由我煮飯給大家吃。畢竟我不管是在西班牙唸書的時候,或是在歐洲各地自助旅行的時候,都是自己煮飯餵飽自己。這樣才可以大幅節省旅費。例如兩年前我環遊歐洲一個月,只花6600台幣在食物上面,其中包含在德國吃了超大份豬腳大餐。有些人會覺得,旅遊的真諦就是要大啖地方料理。我覺得挺合理的,只是我必須考慮預算罷了。畢竟,我不止一次發現:同樣餐點(例如生菜沙拉和義大利麵),自己做的和餐廳提供的,可以相差四到八倍價錢。除此之外,我覺得逛當地市場,挑選當地出產,最經濟實惠的食材(或在超市買現成熟食),也是體驗地方文化、地方美食的一種替代方案。當然我必須承認,有些料理不在我烹飪能力範圍內,例如德國豬腳,如果很想吃的話,那就乖乖上館子或是去超市買現成吧。
爸媽不太支持在青年旅館自己煮東西這個作法。我覺得長輩們可能從來沒聽說過哪個人出國度假還要自己開伙,覺得難以接受。爸爸是怕麻煩,覺得上餐廳花錢了事比較方便(其實我覺得是他太挑嘴,怕我煮的東西不合他胃口);媽媽是擔心最後又得由她負責料理全家人的食物,失去度假的意義。我不想強迫他們,畢竟我也不是世界名廚,要是他們吃不慣的話,大家都掃興。
講這麼多只是要表達:我們上街找餐廳了。
爸爸在出發前做不少功課,他上網搜尋網友推薦的當地有名餐廳。
「有很多選項讓你們挑:有印度菜、泰國菜、中國菜、葡萄牙菜、義大利菜、法國菜、墨西哥菜和日本料理,看你們選哪一個」,爸爸很驕傲地跟我們分享他調查的結果。我說,來到蘇格蘭,結果都在吃外國料理不是很奇怪嗎?難道這裡真的像大家說的是美食沙漠?我們走在街上,發現大部分餐廳都是外來食物。可能這裡移民人口眾多,且多從事餐飲業,因此供給豐富;或可能外國學生比較多,市場廣大,吸引廠商加入... (愛丁堡是資本主義、市場供需理論的發源地,免不了要賣弄一下!)
後來我們選擇一家Trip Advisor推薦的小酒館,名叫Castle Arms Bar-Restaurant,他們賣的是道地特色小吃。後來幾天的旅行中,我們也發現,在蘇格蘭賣當地小吃的餐廳,多半是小酒館形式─前台賣酒,大家站在吧台前,把酒言歡;想吃東西的可以到後面的座位區,會有服務生「為您做點餐」。這些當地特色小吃,例如約克夏布丁、炸魚薯條、哈吉司(Haggis)等等,也被稱為Pub food(酒館小吃)。
在餐桌上,我假好心問爸媽想吃什麼,兩老看著全英文菜單,面有猶豫,還有一點點倔強。
「沒關係,看你們年輕人想吃什麼,自己決定,我們沒有特殊偏好」,爸媽說。
感謝爸媽的寵愛,我就恭敬不如從命,點了三道我一直很好奇的菜餚:約克夏布丁、哈吉司(羊雜碎塞進羊內臟做成的羊香腸)料理,還有一個英式牛肉烤派。結果三樣菜跟我想像的都完全不一樣。
原來約克夏布丁不是甜食,也長的不像布丁。他是一片麵皮上面放了馬鈴薯泥和兩條香腸,感覺有點粗魯,沒有誠意。其實味道很好,馬鈴薯有用奶油調味,麵皮口感Q彈,搭配香腸一起吃,很有滿足感。
牛肉烤派,也長的不像派。我覺得比較像一碗魯牛腩,上面再放一塊麵包。無論如何,這是道非常美味,香氣濃郁的美食。肉質滑嫩入口即化,醬汁入味鹹淡適中。我一直覺得歐洲牛肉有股強烈肉腥味。吃一口這個烤派,強勁牛肉味試圖狂野地在口中奔騰,似乎是一點鮮奶味和一點歐洲香草勒住它,讓它溫馴服貼的在口中小踏步,肉味恰到好處... 總之非常好吃,很享受。
出發前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哈吉司的照片,覺得並不引人食慾(如左下圖)。除了我之外,家人們興趣缺缺,有人說不吃血,有人不吃內臟,還有人實際上是連日本料理都吃不慣... 但是這家酒館做的哈吉司羊腸料理讓人耳目一新,令人垂涎。其實他們就是用奶油白醬遮住南瓜還有去掉腸衣的哈吉司。我滿喜歡的,沒有強烈羊臊味。餐點呈現方法也很有高級西餐廳的風格。只是我覺得這幾道菜奶味都比較重一點,同時澱粉的比例也很高,吃多會比較膩嘴。但整體而言,大家吃得很滿足,很幸福。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們整趟旅行下來吃過的幾種食物,依序是蟹肉捲、火腿包雞、超甜太妃糖蛋糕、紅蘿蔔蛋糕、蘇格蘭燉湯(其實是鹹的八寶粥)、培根肉排(超好吃,但我在西班牙超市買到三片2.78€,在餐廳吃一片至少有8英鎊)。其實後來的幾天,我們重複吃了幾道一樣的菜色,特別是前面提到的烤派和炸魚薯條。剛開始很新奇,吃幾次就膩了。尤其炸魚薯條(如右圖),剛開始吃覺得好過癮,因為我們平常都很克制不太吃油炸食物,難得到國外,大解放一下,但是吃到最後只覺得又乾又油膩,從此不想再見到它。
有一天全家都受不了了,終於決定要自己煮東西吃。爸爸本來還是有點想要上餐廳,但被說服了。那天我們到當地連鎖超市,逛了一圈,搶購了好幾樣折扣商品,打了折之後算起來跟台灣價格差不多。爸爸本來很興奮地拿了好幾樣蔬果,說想要吃吃看蘇格蘭農產品跟台灣農產品差別在哪。其實英國的農產品都是西班牙運過來的,我在西班牙可以用便宜價格吃到這些東西,但是在英國,所有農產價格翻好幾倍。英國和西班牙都是歐盟的成員國,理論上應該沒有關稅,這個價差應該就是被英國的通路商賺走了。所以我偷偷把爸爸拿的牛蕃茄拿回去放,更何況,國外的牛蕃茄沒有比較甜。倒是我在歐陸試吃了好幾種蕃茄,圓滾滾牛蕃茄鮮甜又多汁,適合拿來煮湯,或做蕃茄泥。其實也可以當水果吃。牛蕃茄產季比較長,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帶梗紅色大蕃茄是春天的蔬果,適合連梗一起送進烤箱高溫烘烤,然後灑鹽灑胡椒食用,也有人把這種蕃茄切一個開口後,裡面挖空,塞肉塞蘑菇塞起司,把頭蓋回去之後,送烤箱高溫、短時間烘烤。帶梗大蕃茄的菜味比較重,最好把他當蔬菜來處理,煮熟了會比較可口。最近出來了(應該是春夏季的蔬果)一種雞蛋形狀蕃茄,汁很少,肉質緊實,刀子切下去不會炸成命案現場,所以適合拿來切蕃茄丁,可以做蔬菜沙拉、地中海風格開胃菜(例如 bruschetta, http://napolishobokenpizza.com/wp-content/uploads/2012/11/Hoboken-Pizza-Bruschetta.jpg)之類的。
採購完之後,爸媽先回房間休息。我和弟弟在廚房分工合作。
每個青年旅館的廚房設備都不太一樣,所以辦好入住手續之後,通常我會去參觀一下廚房,看看我能怎麼利用它。有些青年旅館的廚房會有免費食物區,就是之前的房客沒用完的食材。通常不乏米、麵類,所以一定要先確認之後,再去超市採買食材。另外也要檢查一下,這個廚房有沒有提供足夠設備。例如大部分歐洲廚房都是電磁爐,所以想當然都是平底鍋。如果你想要吃台式乾炒鱔魚之類的就別作夢了。
我們這天是住在英格蘭湖區Keswick鎮上的YHA青年旅館,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有很多分店。辦了會員卡可以享有優惠,例如無限網路等。這裡的廚房設備很齊全,甚至有熱水器,可以直接裝滾水,節省時間。我比較意外的是這裡的烤箱。我想像中的烤箱就是兩根紅外線燈管加熱食物那種。這裡的烤箱是貨真價實的火焰在後方燃燒,我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所以讓我有點緊張。
忙了差不多半小時後,擺了一大桌幾乎都是蔬菜:除了一隻烤雞之外,其他是烤地瓜、汆燙青花椰、汆燙紫花椰(如右圖,其實他煮熟之後就變成綠色了,色素都跑到水裡)、彩椒沙拉(基本上就是生吃,蘸前人留下來的醬油)。一個媽媽瞅了一眼之後對我們說:「看起來好健康喔。」不知道為什麼我聽了覺得有點尷尬。但我們確實就是為了健康才煮這一桌。連續吃了幾天的蘇格蘭料理,真的會很懷念汆燙蔬菜。
我心想爸媽對於這種自己在旅館煮飯的旅遊方式應該覺得很新鮮。我問了他們的意見。媽媽覺得很幸福,因為他不用自己煮,也不用洗碗,很輕鬆,真的有度假的感覺。爸爸則嫌太麻煩了,因為我們差不多用了十個盤子和三個鍋子,吃完飯得自己洗乾淨。我問爸爸要不要幫忙洗碗,他就說:「這麼麻煩,不如吃餐廳,還可以吃鴨胸」。我和弟弟交換了眼神,沈默無語。當然最後也是我和弟弟洗碗。
最後,再拉回愛丁堡... 愛丁堡有間連鎖餐廳叫做Oink,顧名思義就是賣豬肉的(Oink是豬叫聲的英文)。似乎滿有名氣,旅遊網志多有推薦,看起來生意也滿好的。我特別介紹他的原因是我當時沒吃,現在有點後悔。櫥窗上就擺了這麼一大隻豬公,可能有點嚇人,例如我弟弟看到這個畫面完全失去食慾。我是覺得滿酷的,畢竟我在土瓦魯也和當地人一起吃過幾次烤全豬。
*蘇格蘭高地風情
到蘇格蘭第二天大清早馬上就要跟著當地小旅行團(Rabbie's tour, http://www.rabbies.com/tours_scotland_edinburgh/isle_skye_highlands_3_day_tour.asp?lng=en)前往蘇格蘭高地。選擇跟團的原因是,高地景點沒有大眾交通工具,自己租車的成本比跟團高,而且沒有導覽。重點是沒有人有國際駕照。所以我們這趟也不算完全自助旅行。
小旅行團運作的方式是,一個當地司機開16人座小巴,一邊開車,一邊當DJ放音樂,一邊講解蘇格蘭歷史文化。有些司機很隨性,可以跟他們商量行經路線和特別想拜訪的點。路上看到美麗風景也可以要求司機停車讓大家拍照。住宿的部分,旅行社會以價格為區分提供選項。我們都是選擇最便宜的青年旅館。爸媽剛開始很排斥,他們不想跟其他陌生人住同一個房間。我們家剛好四個人,於是我請旅行社幫我們安排在四人房,問題就解決了。伙食的部分,司機沿路會停很多大站,可能是路邊不知名小鎮或是湖畔景觀城市,通常會有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司機會推薦當地小吃,大家自由活動(餐費不包含在旅費裡面)。自由活動時間也可以拿來搭橡皮艇遊湖,但我們家不太參與這類活動,我們偏好找一家餐館,休息一下,吃飽之後再去街上閒逛拍照。如果參加橡皮艇或輪船遊湖行程,就沒時間吃午餐,必須要事先準備好三明治,或是在上船前衝去超市購買。但問題是,我覺得在橡皮艇上面不太方便吃東西。不過,與我們同團的幾個年輕人買了薯條去橡皮艇上面吃了,讓我很佩服。有些住宿方案會包含伙食。有些三餐都提供,但是要另外付費。旅行社給我們的建議是,午餐和晚餐都有時間可以去找食物,早餐比較沒時間去找,所以早餐可以付錢請旅館提供。我自己的經驗是,前一天晚上如果有空的話,可以事先買好早餐的食材,自己做可以省很多錢。假如晚上沒空去超市,那就當天晚上跟旅館訂購隔天早上的早餐,絕對來得及。事先訂購早餐的話,假如後悔,反而不能退費。
我們參加的第一個小旅行團是高地三日遊。行程包含Glencoe(大峽谷), Eilean Donan Castle(愛琳多南堡), Quiraing mountain pass, Isle of Skye(蒼穹島), Neist Point(蘇格蘭最西點),Loch Ness(尼斯湖), Five Sisters of Kintail(五姊妹峰)。
五姊妹峰(如上圖,沒有放自己拍的照片是因為拍太多山的照片,忘了哪張才是五姊妹峰...)有個淒美的愛情故事。
話說從前有兩個愛爾蘭王子來到了蘇格蘭,拜訪當地一個望族,這個望族家裡有七個女兒。兩位王子看上了最年幼的兩個女兒,想要娶之為妻。兩個女孩的爸爸拒絕了,因為依蘇格蘭高地習俗,長女應該要先結婚。後來這個爸爸同意愛爾蘭王子的提親,但是他提出一個要求:他要求王子先回愛爾蘭一趟,下次來的時候,帶五個堂表兄弟一起,把剩下的五個女兒都娶走。王子們答應了。五個女孩滿心歡喜,每天引首企盼。但是一日又一日的過去了,女孩們擔心青春一去不復返,年老色漸衰,於是跑去找女巫求助,希望女巫可以讓女孩們永保青春。於是女巫把五個女孩就變成五座山,守在港口邊,等待著愛爾蘭的船帆出現在港灣口。導遊佳兒說他理解這種痛,因為他也曾經等待過一個愛爾蘭情郎,一個操著性感愛爾蘭口音的男人,但是這人忽然消失了,簡訊都不回,讓她非常傷心。
我們的導遊兼司機是一位非常開朗活潑的蘇格蘭鄉村大姊,名字叫做Gale(意思是烈暴風,但姑且叫她佳兒好了)。估計有28-32歲,說話帶有口音,需要稍微適應一下,但大致都能聽懂無礙。她總是氣色紅潤,且面帶微笑,充滿朝氣。開車的過程中,她會不時用中指在他頭頂的地圖比劃,告訴我們所在位置為何。同時,她也愛不斷搞怪逗弄乘客。例如在尼斯湖附近的時候,邊說故事還邊播放大白鯊的電影配樂。
「那是什麼?」,佳兒會這樣忽然間大喊,讓乘客從午覺中驚醒,然後又補充:「原來只是波浪」。
蘇格蘭有很多神話故事。除了尼斯湖的水怪尼斯兒(Nessy)之外,還有小仙子、水妖等。佳兒在講故事的時候我常處在半睡眠狀態(我強烈建議早上要喝個咖啡,不然在路上打瞌睡好可惜),但依稀聽到她對小仙子的描述好像跟小飛峽彼得潘的好朋友Tinker Bell的形象不太一樣。依照佳兒說法,蘇格蘭的小仙子有點邪惡,會造成不好的事情發生。後來和佳兒聊天的時候,我們也聊到,人類都是迷信的,當我們遇到一些倒楣的事情,就發明一些妖怪的故事,然後怪罪到他們身上。所以像愛爾蘭就出現了矮妖的神話,而蘇格蘭就有了小仙子的傳說。水妖(Kelpie),又稱凱爾派或水馬,是一種居住在淡水湖或河流的水怪。根據蘇格蘭當地的傳說,每個水域都有守護它們的水妖。當有人類接近的時候,它就會化身為一匹碼,人類騎上去之後,水妖就會把這人帶進水里淹死。有人把水妖區分成淡水和鹹水,他們說凱爾派Kelpie是淡水的,而水馬(Each uisge)則只出沒於鹹水水域,除了經過他地盤的無辜旅客被淹死外,還會吃掉這些受害者的身體,只留下肝臟的部分,比凱爾派更血腥一點。
導遊佳兒在最後一天行程和我們分享了許多神話故事,當然也講了水妖Kelpie的故事。開了一段路之後,他忽然大喊:
「有水妖!」
我和弟弟兩個奇幻迷猛力張開沈重的眼皮,一探究竟。
「喔,原來只是普通的馬。」佳兒俏皮的說。
「但也有可能是水妖喔!」她補充說道。
總之導遊佳兒就是一個比較調皮的人。沿路幾次無俚頭的大喊,更讓旅程增添趣味。弟弟很喜歡這種風格,我們參加第二段小旅行團的時候,弟弟每天都對佳兒念念不忘。
除了奇幻故事之外,佳兒講了很多高地部族之間的愛恨情仇,包含蘇格蘭國王和部族間的恩恩怨怨以及1692年Glencoe峽谷的大屠殺等等。細節我不太記得,筆記也太混亂我不想整理。現在只記得McDonald或MacDonald的那個Mc/Mac的部分就是指「~的子民」也就是「~部族」,所以麥當勞就是當勞的子民或者「當勞」部族這樣。
高地一帶,羊隻比人口多太多了。整天的車程下來,可能都只有看到同團的旅客,沒看到其他人類。所以我很難想像,數百年前在這個地區,住了多少部落民族,發生了多少故事。一邊欣賞峽谷風景,一邊聽故事其實很有感覺,很有想像空間。
蘇格蘭高地有大片的森林。聽導遊說了才知道,原來很多森林都是人造林(如上圖深色樹木聚集處),是國家森林局種來造紙、做家具的挪威品種軟木。每隔幾年,森林局會把整片森林砍了,看起來很像生病的狗的皮膚(如下圖),不是很美觀。導遊說蘇格蘭原生林的覆蓋率其實很低,只剩5%的原生林存活,所以最近各界都在努力復育蘇格蘭原生林,例如Caledonian pine tree等品種。
除了森林,有時候也會看到荒野上一大片風車。蘇格蘭的強風絕對不是新竹能夠批敵的,因此當然要利用風力發電。蘇格蘭人也利用高地的水位差來發電。在蒼穹島,70%以上的電力都是由水、風力等再生能源提供。
很慶幸這次蘇格蘭之旅,大部分時候天氣都滿好的。雖然氣溫很低,而且風大又刺骨,但至少偶爾有出太陽,這在蘇格蘭高地可是非常難得的。導遊佳兒說他小時候如果拿雨天當藉口躲在家裡不出門,媽媽就會對她說「你又不是糖做的」,可見蘇格蘭人和壞天氣已經能和平相處。
以下分享幾張景點照:
-愛琳多南堡
-尼斯湖
其實沒什麼特別,甚至也不是一個很美的湖,但是湖畔的聖奧古斯都堡很可愛。我們吃飽飯後在運河邊欣賞船隻藉由水位調節往上游移動。這個機制似乎跟巴拿馬運河的原理類似。同團的伙伴去搭乘皇家郵輪,也有人搭快艇遊湖。如果搭皇家郵輪,窗戶上貼有海怪貼紙,拍照的時候可以借位使用,藉此拍出假的海怪照片。
-Loch Garry,形狀像蘇格蘭地圖的湖
-某紀念碑附近...
-An-Lethallt斷崖
-蒼穹島上Cuith-Rang (Quirang)峽谷
-蒼穹島上Neist Point
-高地上的幾個小鎮
高地上的聚落規模都不大,位置多座落在山口、谷地等交通要道或是港灣。例如公路上的「一條街」小鎮Callander,整個鎮就是一條大街。看起來主要是做遊客的生意,因為有大規模的停車場和公用廁所。這個小鎮沒什麼特別,但是我們在這個地方體驗到家常英式烤派的美味;牛肉派和蘋果派都非常可口,而且售價一英鎊左右,算是我心目中大不列顛地區最物美價廉的商品。導遊佳兒有推薦我們一間特別有名氣的麵包店,名叫Mhor Bread,但我們還沒走到那間店,就餓到受不了,隨便進了一間麵包店買東西吃(如右圖右上),也是很美味。
我們這段高地行程包含在蒼穹島上的Portree度過兩夜。Portree本意是國王的港口,原因是1540年的時候,當時的國王來到此地調解高地部族間的糾紛。
Portree是一個色彩繽紛的小漁村。居民多從事旅遊業、餐飲業和漁業。導遊推薦我們去漁人碼頭吃海鮮,但是她推薦的那間偏貴,我們吃不起。隔壁的海鮮餐廳價位比較低,而且更受歡迎。我們走進去,東張西望找不到座位,還聽到不認識的台灣同胞說:「他們太晚來了...」。當時確實很晚了,好像八點半還是九點了。
後來找食物的過程滿曲折的。我們離開海灣,走回城鎮中心廣場,那邊有幾家餐廳,風評也都很好,好到都客滿了。印象中當天好像還有某個球類運動賽事,所以酒館也擠滿球迷。於是我和弟弟做了決定,讓已經走不動的爸媽先回住處休息,我跟弟弟想辦法找食物,然後帶回去給爸媽吃。不然帶著爸媽一起找,一來行動不便,二來對兩老來說也是很折磨。
當時超市已經關門了,所以我們最後決定再走回漁人碼頭,那邊有一家賣炸魚薯條的店。這種店跟台灣賣鹽酥雞的攤販有點像。我們買了兩份炸魚,一份炸蘇格蘭羊腸,跟一份炸蝦球。每一份餐都會搭配炸薯條。路邊炸魚薯條系列沒有調味料,只有灑鹽、胡椒和黑醋。有些餐廳會比較花俏,在裹粉中摻放香料。
那一晚的食物真是非常乾燥、油膩、燥熱。起初吃得很開心,因為肚子超餓,尤其炸蝦球滿好吃的。但吃到一半,大家都很崩潰,超想喝個果汁還是啤酒之類的。我們剩了好多薯條,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處理。
這時和我們同團且住在同一旅館的泰國人問我們要不要嘗一點他們的食物。我個人臉皮比較厚,馬上答應,然後過去吃了一口他們的泰式炒麵。他們的烤雞腿看起來也很好吃,但是我就不好意思連雞腿都收下了。我誇讚他們廚藝精湛,他們大笑而未做回應。隔天我就在超市看到醃好的雞腿跟泰式炒面速食麵。吃完炒麵,我們索性把剩下的薯條都送給這一群,差不多六七個泰國人。大家都很開心。
我稍微和泰國人聊了一下,他們非常熱情活潑,講沒幾句話就會開心的哈哈大笑。因為他們的關係,旅館交誼廳充滿歡樂的氣氛。第二天晚上,這群年輕人邀請我一起去喝一杯威士忌。我婉拒了,因為那天晚餐和弟弟喝了當地產的藍梅酒,兩人都已經微醺。更何況,我知道我不喜歡威士忌。我覺得威士忌是屬於比較世故、成熟的飲料,沒見過世面的人,例如我,比較不懂的欣賞。雖然說蘇格蘭人以他們釀造的威士忌為榮,並把威士忌稱為液態黃金,而導遊佳兒也告訴我們單麥威士忌(single malt)威士忌是多麼的上等(比較純),但我還是比較不感興趣。導遊也說,到蘇格蘭來有三件事一定要做:喝威士忌、參觀城堡、到高地走走。結果我們這趟完全不參加城堡,也不喝威士忌,甚至也沒有參觀釀酒廠。我告訴家人我參觀愛爾蘭釀酒廠的經驗,其實就是參觀幾台機器。會有人解說,但是很多單字我不認識,後來我查了才知道是「蒸餾」、「發酵」等等,基本上就是解說的重點單字。參觀結束會有機會品嚐3 C.C.的威士忌。我問了導遊一個大概是外行人才會問的問題。我問她愛爾蘭威士忌和蘇格蘭威士忌最大的不同在哪裡。她回答,每座威士忌蒸餾廠都有自己的特色;用不同的木柴當燃料,用不同的機器,蒸餾的時間和方法,都會影響威士忌的口味... 我想她的意思是:反正就不一樣。
*英蘇邊界與英格蘭湖區三日遊
蘇格蘭高地三日遊之後,隔天馬上又大清早起,準備參加下一個小旅行團。為什麼會想要參加這個團呢?是什麼理由非得要從蘇格蘭拉車到英格蘭。最一開始是我提議參加一個一日遊的旅行團,到英格蘭和蘇格蘭邊境,因為那裡有一個哈得恩長城(Hadrian Wall),是羅馬人統治時期留下來的一段城牆。網路上照片看起來很漂亮,所以想去走走(實際拍攝為上面兩張圖)。我選的那間旅行社有些行程有中文版(Rabbie's tour, http://www.rabbies.com/tours_england_edinburgh/english_lake_district_borders_hadrians_wall_3_day_tour_cn.asp?lng=cn),爸爸研究了一下之後,說他想要參加一個三日遊的行程,會先到英蘇邊界,然後繞到英格蘭湖區,欣賞十一個湖的美景。我原本的立場是,連續參加這麼多天的旅行團,會比較累,而且連續看六天風景有些人恐怕會疲乏。再者,他們只有八天時間,如果六天都在跟團,只剩兩天可以逛愛丁堡和格拉司哥兩個城市,會比較趕。這樣自助旅行放慢腳步的初衷就不能達到了,到頭來雖然說是自助旅行,卻還是想要比照跟團的模式。爸爸很堅持,說服不了他。我後來想說,他們遠道來訪歐洲,難免會想多看幾個景點。所以我就照他的意思訂了這個團。
當然這三天的行程也是一路風光明媚。尤其當太陽出來的時候,連綿山峰映在湖面,那個瞬間很令人振奮。不過和蘇格蘭的景色比起來,蘇格蘭湖區的格局就略遜一籌。
蘇格蘭一帶的湖都叫做Loch,CH發音為充滿老痰的「呵」,是蘇格蘭高地方言的湖字。有些湖的名稱很有敘述性,例如黑水湖,蜿蜒湖,蘇格蘭地圖湖,狹長湖等等。但也有湖的名字比較沒有創意,例如Loch Lochy,意思是很有湖樣的湖。英格蘭一帶的湖就有各種名稱,除了lake之外,還有water, mere和 tarn,都是湖的意思,不過tarn是指比較小的湖。我們在英格蘭湖區共繞經十一個湖,分別為Ullswater(名稱源自於維京語,意思是「屬於Ull的水域」,Ull是人名), Brotherswater(傳說一對兄弟溺死在這裡所以叫兄弟湖,也有人說是因為當地曾經有一個兄弟會修道院,所以叫兄弟湖),Windermere, Tarn Hows, Elthway Water, Rydal Water, Grasmere, Thirlmere, Bassenthwaithe Lake, Crummock Water, Buttermere(奶油湖),以及 Derwent Water。以下照片就是英格蘭的湖光山色:
-Scott's view
在英格蘭/蘇格蘭邊界有這麼一個瞭望台,名叫Scott's view,因為這是蘇格蘭有名文學家Sir Walter Scott最喜歡看的風景。
-Castlerigg迷你巨石圈
-石頭矮牆
在英國、愛爾蘭一帶常會看到綿延好幾公里的石頭矮牆,通常是板岩堆砌而成,不加任何水泥等黏著劑。聽說有防風的功能,也有人說只是比較美觀沒有功能,但不管怎樣,堆砌石牆是古老技藝的傳承,全英國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怎麼疊那些石頭。湖區三日遊的導遊說英國的矮牆全部串起來可以來回紐約和洛杉磯一趟(差不多是9000公里)。新砌好的板岩石牆可以有差不多一百年的壽命。
-如詩如畫湖光山色
-明鏡止水
這天天氣異常晴朗,萬里無雲,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澄澈湖水映出天空和山巒的倒影。這個湖叫做Crummock Water,周圍擠滿了觀光客,我們的司機找不到臨時停車的地方,只能以緩速前進的方式,讓我們從車窗往外拍。
-湖畔小鎮
Windermere溫德米小鎮就位在Windermere湖畔。這個鎮的特產是香腸、toffee pudding(太妃糖漿蛋糕,如右圖),還有Kendal mint cake(薄荷棒棒糖)。 除此之外,在這個小鎮上,常會看到彼得兔的相關商品,甚至還有專賣店。媽媽看到專賣店就很興奮地跑進去參觀,真是很有少女心。 為什麼這裡隨處可見彼得兔呢?除了正值復活傑,所以到處在賣兔子和雞蛋造型的甜品和玩偶之外,其實彼得兔的作家Beatrix Potter跟英格蘭湖區有相當深的一段淵源。
Beatrix Potter的爸爸到了夏天的時候會在英格蘭的湖區租一棟房子,並帶全家過去度假。Potter家的度假小屋,就在Windermere溫德米小鎮附近。Beatrix的爸爸非常注重湖區的生態保育,而Beatrix也繼承了爸爸的遺志,一生都致力於湖區的生態保育。
Beatrix Potter小時候沒有去學校受教育,都是在自己家裡,聘請家庭教師來指導,而Beatrix的弟弟也被送去寄宿學校念書,所以Beatrix比較沒有機會認識同年齡的朋友。Beatrix小時候養了許多寵物作為自己的玩伴。她養過青蛙、蠑螈、蝙蝠,還有兩隻兔子,一隻叫做班傑明,例外一隻就叫做彼得。這就是彼得兔的由來。Beatrix每天觀察這些動物,並且將動物們的身影描繪下來,超人的觀察力和優異的繪畫本領造就她這麼一位著名的插畫家。Beatrix除了擅長描繪動物,更因為她深入研究蕈類,並且繪製成冊。此外,當時的人必須靠手繪的方式記錄顯微鏡下的內容,而Beatrix Potter運用自己的繪畫能力,對當時科學界有不少貢獻。
Derwent Water湖畔的Keswick小鎮(發音為KEH-sick),是我們湖區三日遊的落腳處。這個小鎮最大的特色是,所有的房屋都用藻綠色的石板裝飾外觀,別具一格。為什麼要用板岩裝飾房屋呢?導遊說只不過是因為附近剛好有一個板岩礦場罷了,沒有特殊原因。
接著來到Grasmere湖畔的Grasmere小鎮。這個小鎮的景點不多,城鎮規模也不大,唯一的特色就是Sarah Nelson薑餅專賣店(下圖二、三,圖三是該店用彩色湯匙裝飾的花園)。薑餅是英格蘭湖區的一大特色。尤其Sarah Nelson的薑餅店更是遠近馳名,門口則總是大排長龍。湖區三日遊的導遊Barney和實習導遊Jane也和我們一起排隊,他們說難得來一趟一定要狂買。我和媽媽幾天前就在蘇格蘭連鎖超市The Co-operative買過兩英鎊一盒的超市薑餅,覺得非常好吃,意猶未盡。我們想說Sarah Nelson薑餅店有口皆碑,一定也要品嚐一下。隊伍很長,但是店員動作很快,隊伍前進速度很快。我問Jane:這家店有限購多少薑餅嗎?這個問題讓Jane很意外。我跟他解釋說,例如台南的小林煎餅,一個人只能買兩包。Jane非常驚訝,顯然覺得有錢的是大爺,憑什麼不能多買一點。我說店家覺得要讓特別遠來的客人有機會買到。Barney似乎也同意這個概念,雖然他大概也沒聽過哪間店限制顧客購買數量的。畢竟英國是資本主義發跡的地方阿,限制購買數量這種行為絕對不是什麼「看不見的手」,太不符合自由市場經濟原則了。實際買到薑餅之後,我們很興奮嘗了一下。我個人覺得就和超市買的薑餅味道差不多,是很好吃,但應該沒必要專程到這裡來買這間店的薑餅。也許美食專家能吃出其中口味的不同吧。
Penrith算是我們拜訪的湖區小鎮中,規模稍大的一個,是湖區水源較上游一個具重要戰略意義的地點。Penrith有一個古堡遺址,但已成斷垣殘壁(如下圖右上)。這個小鎮的遊客非常多,其實我們這幾天落腳的Keswick也是。導遊說英格蘭湖區是英國人假日最喜歡去的度假場所,而湖區的幾個小鎮自然人滿為患。
*蘇格蘭獨立
西元1707年,蘇格蘭和英格蘭兩個國家派代表簽署通過《聯合法案》,成立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蘇格蘭則屬於王國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蘇格蘭人強調,他們並沒有被英格蘭人征服,而是協議組成一個國家。蘇格蘭有高度自治權,目前地位介於國家和地方自治區之間。蘇格蘭可以派代表參加國際運動賽事,雖然1998年之後蘇格蘭球隊就再也沒有進過世界盃。此外,蘇格蘭地區也發行自己的貨幣,分別有Clydesdale Bank PLC以及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PLC兩家銀行發行的英鎊。這兩種英鎊只能在英國(含蘇格蘭)使用。導遊曾經警告我們說,假如你們即將要去一些落後國家,例如辛巴威,恐怕當地銀行不接受蘇格蘭發行的英鎊。我回到西班牙之後,把剩下英鎊拿去兌換,結果西班牙銀行也拒絕接受蘇格蘭英鎊。果然西班牙在歐洲也算是個落後國家了。總之蘇格蘭貨幣最好還是在當地處理掉,不然真的會搥心肝。
今年九月中的時候,蘇格蘭即將舉行眾所矚目的獨立公投。至於為什麼蘇格蘭想要脫離UK,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蘇格蘭人認為自己的文化和英格蘭不盡相同。我是有感覺蘇格蘭人對陌生人或外國人比較友善(或有可能只是禮貌),我在英格蘭和旅館其他遊客打招呼,都沒人理我。但其他層次的「文化差異」,就不得而知了。第二,蘇格蘭北邊海域富含海底石油,北邊的Aberdeen等大城市都有原油提煉廠,而蘇格蘭每年靠石油賺取的大筆資金,百分之九十都被英格蘭政府拿去發展核武。蘇格蘭人認為,獨立之後,這筆資金可以拿來作為婦幼保護、生育補助、教育補助等社會福利。第三,蘇格蘭人認為,獨立之後人們可以學會承擔責任。目前當社會上發生重大事件時,蘇格蘭人總說這是因為英格蘭政府無能、英格蘭政府壓榨等等。如果獨立的話,蘇格蘭人就不會再用這個理由推卸責任(畢竟英格蘭政府實際上沒有壓榨蘇格蘭百姓)。第四,蘇格蘭人傾向支持社會主義政黨也就是左派勢力,但是英格蘭地區居民傾向支持右派的資本主義政黨。而英格蘭人數是比較多的,在選舉中總是佔優勢。所以蘇格蘭人希望能組織一個符合自己意識型態的政府。最後,蘇格蘭素來熱愛外國遊客,也傾向支持加入歐洲聯盟。然而,近年來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 UKIP)聲勢壯大,有可能成為國會最大黨,而該黨主張脫離歐盟,並且不歡迎外國人,這個政策取向不是蘇格蘭人所樂見的。以上是支持獨立的蘇格蘭民眾的心聲。目前民意調查顯示,正反方力量相當,結果會是如何,沒有人能保證,大家拭目以待。
*總結帶家人出遊心得
這一趟下來,我覺得能和家人一起旅遊,還是非常開心。例如一起搭車的時候,大家很熱鬧很開心的聊天,一點都不無聊。想像一下,自己一個人去高地三日遊好像會有點寂寞。過去我自己在歐陸東奔西跑,和家人分享了所見所聞,但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帶上他們。原本是想說,等我開始工作之後,在慢慢存錢帶家人出國玩。但這陣子,我意識到,還是要趁爸媽身體還算硬朗的時候,趕快帶他們到處走走看看。等我工作穩定後,爸媽的體力不見得能負荷,心態上可能也比較不想離開台灣了,失去興趣了之類的。所以我才會決定先挪用助學貸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圓夢再說,負債可以等開始工作之後再慢慢償還,但是青春是賺不回來的。所以歐洲人才會說Carpe Diem,要及時行樂阿!
同時,我和弟弟也希望,藉由安排行程、帶路、料理三餐和日常瑣事等,讓爸媽知道,我們已經長大了,有能力照顧爸媽了,雖然我不知道爸媽有沒有這麼覺得。感覺他們還是很不放心,弟弟甚至說爸爸很愛搶攻勞,讓人不禁莞爾。所以行前的心理建設很重要吧,而旅行時的彼此溝通也不可或缺呢。我想到爸媽有時候會委曲求全,其實沒必要這樣,因為委屈不見得能求全。例如媽媽沒料到青年旅館房間裡面沒有吹風機,自己也忘了帶,又不好意思吵鬧,可能怕被說有公主病。媽媽本來想就這麼算了,但我發現了這件事,就去跟旅館老闆借了吹風機。沒錯,青年旅館櫃臺能提供的物品五花八門,通常旅館網頁上都會標示清楚。如果沒有標記,可以寫信詢問,或者就算是臨時需要,當場詢問都無妨。借東西不是丟臉的事,大不了付個租金(通常都只要付押金,歸還物品就可以拿回這筆錢)。我要說的是,如果爸媽就這麼忍著,這些細瑣的小事累積起來,多多少少會影響到旅行的情緒。所以帶家人出門的時候,還是要多和他們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在自助旅行這個部分,爸媽像小孩一樣,年輕人一定要有耐心,也要細心觀察。我們家兩個小孩都比較沒有耐心(不知道遺傳到誰?),有時候比較急躁,幸好爸媽脾氣很好沒有跟我們計較。在這裡和爸媽說聲抱歉了,以後我們會慢慢改善。
那麼蘇格蘭的行程是否適合全家出遊呢?我覺得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我會建議多花點時間在愛丁堡,可以再逛完景點後,有充分逛街採購,畢竟買紀念品對爸媽來說似乎比較重要。另外,格拉司哥的行程可有可無。我個人並不後悔安排了這段行程,因為我想知道蘇格蘭最大城市長什麼樣子。但是如果時間有限的話,不如把時間花在愛丁堡。另外,高地行程真的值回票價,尤其蒼穹島(Isle of skye)一定要去。
這次的全家出遊令人回味無窮,希望還有下次機會。在這裡,我也鼓勵更多人帶爸媽一起出去玩,讓長輩們體驗一下現代年輕人的旅遊方式,相信會發掘許多意外的樂趣。
*附錄:實用工具網站(含交通、住宿、預算估計、插座電壓等)
自助旅行前必做功課,此時適當的工具網頁就很重要。以下分享我最常用的幾個工具網頁,對於背包課來說都是非常實用的。
-連結兩地的交通方式查詢,含陸海空所有交通方式,甚至是自己開車的費用(中文網頁)
http://www.rome2rio.com/zh/
-國際火車班次查詢(德國鐵路局英文網頁)
http://reiseauskunft.bahn.de/bin/query2.exe/en?rt=1&
-Skyscanner機票查詢(繁體中文網頁)
http://www.skyscanner.es/?usrplace=ES&langid=ZW
-機場過夜指南(英文網頁),提供理想機場過夜地點攻略,和各國機場內部設施的資訊
http://www.sleepinginairports.net/
-英國連鎖青年旅館YHA網頁(英文網頁)
http://www.yha.org.uk/
-Hostelworld 世界旅館預定網站(中文網頁)
http://www.chinese.hostelworld.com/
-估算旅遊預算的網頁(英文網頁)
http://www.budgetyourtrip.com/
-世界各國插座電壓(英文網頁)
http://electricaloutlet.or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