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起,葡萄牙人憑著愛冒險的天性、對財富的渴望、和對宗教的熱情,陸續開拓許多貿易航線,也佔領許多殖民地。如美洲的巴西,非洲的莫三比克、「聖多美及普林西比」,以及亞洲的澳門等,可說是當代最強的海上霸權之一。同時期,其他的歐洲國家,還在中世紀的封建社會中明爭暗鬥;貴族和貴族間,城邦和城邦間的戰火阻撓了法國和德國的發展,而義大利則還在進行傳統的路上貿易。

 

 

 

      葡萄牙人為了紀念當年勞苦功高,突破歐洲人生理和心理的限制,並航向大西洋的數名航海家,特別在首都里斯本的海岸邊,設立一個航海家紀念碑。另外,照片中,航海家紀念盃底下這種黑白波浪紋的地磚,是葡萄牙特有地磚花紋,據說在澳門、巴西等葡萄牙殖民地,都能看到這種地磚。    

 

      台灣人對於葡萄牙其實並沒有很大的認識。說到葡萄牙,只知道...ㄟ?葡式蛋塔?ㄟ?福爾摩沙?ㄟ?種很多葡萄?ㄟ?在西班牙旁邊?沒錯,以上四點其實都是很正確的刻板印象。不過,我來到葡萄牙之後,發現了更多有趣和迷人之處。那麼以下我將介紹港都波多Oporto和首都里斯本Lisboa。邊閱讀邊聆聽─葡萄牙傳統音樂「Fado」:http://www.youtube.com/watch?v=XQrq7nLPHEw&feature=fvst

 

 

 

 

      波多,原文叫Porto或Oporto,意思就是「港口」,而他的拉丁文名字叫Portus Cale,正是葡萄牙國名Portugal的由來。可見此地對於葡萄牙的重要性。

      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其實有點緊張。因為我聽說所有南歐地區的人民都非常剽悍,到處都是扒手和強盜。可是,我在葡萄牙遇到很多善良的民眾,洗刷了這個刻板印象。

      例如,當我在機場捷運站自動售票機前,一臉困惑的時候,警衛還會走過來,用英文問我是不是需要幫忙。不然我可能會在那裡靠我微薄的西班牙文知識,來猜測機器上的葡萄牙文是想表達什麼。而後來在青年旅館check in的時候,飯店的接待也都非常友善,英文也十分流利,甚至還跟我推薦當地最好吃的餐廳。

 

 

 

 

       波多本身是個建在河邊丘陵地城市,風景十分秀麗,建築物也很有特色。但是對自助旅行者來說,真是一大挑戰。明明地圖上說兩地直線距離兩百公尺,感覺好近好近,但是45度的險升坡,真的會喘死你。  

      而半夜的時候,路牌都晦暗不明,無法辨認所在地,於是很自然的我就迷路了。照理說,在這麼美麗的大城市,迷路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是路上都沒人,而時間也晚了... 其實還是有點緊張和疲憊(因為一直上坡又下坡)

 

   

      葡萄牙依山傍海,地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空氣比較潮濕。所以晚上的時候,街上的老建築灰灰綠綠的,看起來都有一種發霉的感覺。而神聖的教堂,閃爍晦暗不明的藍光,半夜看起來像是鬼屋。 

      但是仔細靠近一瞧,就會知道:建築物半夜散發出詭異光芒,是因為波多的建築,通常都是由下面這種藍白磁磚裝飾而成。算是一個很能代表當地的建築特色。 

      波多舊城區的景點非常集中,花一個早上的時間,就可以把全部逛完。剩下的時間,可以跟我一樣,花10歐元搭船欣賞河景。一趟來回大概一個多小時。 

      話說我甚至不小心走到這個哈利波特故事中華麗與污痕書店的拍攝場景。而實際上,這個是全歐洲最美麗的書店之一,也是葡萄牙全國首先採用大理石結構螺旋樓梯的建築設計。這個書店平常是不能拍照的,但是我去的時候是禮拜日,公休,所以沒人阻止我!

 

 

 

  

      好的,現在請各位觀眾跟著我來到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跟藍色陰鬱的波多比起來,里斯本顯的非常光明和活潑。建築物色彩繽紛,而格局也比較氣派。里斯本的街道設計,也是比較現代化的棋盤式設計。 

 

  

      為什麼里斯本的街道跟其他葡萄牙城市規劃風格不同呢?

      話說西元1755年的時候,發生了歐洲史上規模最大死傷最慘重的里斯本大地震,芮氏規模超過最近的日本大地震。想想看這樣的地震在九秒內可以造成多大的傷害,而實際上當時這個地震搖動的時間,長達九分鐘!!!!!

      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是 10/31 (即將要要滿256年了...)。這天晚上,所有的天主教徒會在家點蠟燭,並且到教堂做彌撒。因為隔天11/1是「All Saint's Day」,一個紀念所有聖人的節日,也是天主教世界追悼已故家人的日子(所以我即將有假可以放了:P)總之,我們可以想像,當地震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倒塌的建築物,壓到隔壁房屋,造成骨牌效應。家家戶戶都點了蠟燭,結果地震一來,蠟燭倒了,馬上發生大火。

      所有人從教堂裡面衝出來,看到外面房屋倒塌,大火蔓延;民眾在尖叫,有人重傷,有人當場斃命。這個景象,完全符合聖經對地獄的描述。 

      18世紀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如何是好。根據直覺,為了不被火勢波及,自然是逃到河邊,有水可以滅火。於是倖存的人們逃到了里斯本河邊的大廣場。

 

 

       但是地震結束之後,是另外一個災難的開始。為了躲避大火啃噬的人們,反而投入海嘯的懷抱。廣場上的人無一倖免... 里斯本市中心地帶完全被剷平,也失去了很三分之一的人口。當時住在市中心的多半為中上階層、信奉天主教的市民。而地位較卑下的回教徒(北非那邊上來的摩爾人),則居住在離水較遠的丘陵地。房子之間的距離較遠,一棟房子倒了,也不會因為骨牌效應而造成全城毀滅。

      回教徒當天晚上沒有追思的活動,沒有人點蠟燭,也沒有人上教堂;所以這個地震並沒有對他們造成損傷。於是葡萄牙人開始思考信奉天主教也許不是一件正確的事。從那時候開始,便爆發了葡萄牙的科學及工業革命。一場地震 不只撼動了這塊土地,也震撼了人心。 

 

      話說當時葡萄牙國王視察災區後不知所措,於是兩手一攤,全權交給首相處理善後。自己則逃到新特拉Sintra的夏宮躲起來,並從此罹患幽閉恐懼症,而這位首相,為了要避免地震再次毀了里斯本,他設計了棋盤式的街道,而且馬路都超大條。  

      後人在大廣場上建立了一尊國王騎駿馬的大雕像。下面四周的雕刻是葡萄牙在歐亞非的殖民地(例如亞洲的代表是亞洲象的雕刻)。國王的臉面向巴西,頭上帶著充滿異國風情的貴氣羽毛帽。國王本人看到這尊雕像很開心,覺得很氣派。實際上民眾是要諷刺好大喜功的國王,只注重巴西的財富和殖民地貿易的利潤,但是卻把里斯本的民眾「拋到腦後」。而人民真正敬愛的宰相,他的雕像則為在廣場拱門的上方,從更好的角度(也比國王位置高)俯瞰這個廣場。

 

 

 

       我在里斯本的時候,青年旅館提供的免錢當地導遊帶我們穿梭里斯本舊城區。他邊帶我們參觀,會邊講故事。比方說,當我們經過一個社區的小廣場時,導遊João停了下來,告訴我們,這是聖安東尼的磁磚畫。

       而對於里斯本居民來說,聖安東尼Saint Anthony是當地的守護神之外,也是婚姻的守護神。所以每年聖安得魯日,里斯本市長就會親自幫全市最貧窮的新人證婚。真是一個酷炫的傳統。 

 

 

 

       另一位導遊甚至帶我們去參觀里斯本的廢棄住宅。沒想到一進去 是富麗堂皇的主題餐廳。像這種地方,沒有當地人介紹,自己根本不會知道要進去參觀。

      最後我和夥伴Hank Yu決定給他5歐元的小費。大家不用付錢就可以聽我講這些故事,又看到照片,真是被你們賺到了! 

 

 

      最後介紹一下葡萄牙美食。葡萄牙本身航海事業發達,海鮮很自然的就成為當地最重要的菜餚。尤其是北海鱈魚Bacalhao 據說有365種作法。同樣一種魚每天都可以吃不一樣的口味。我和夥伴Hank Yu就挑了一間網友推薦的,名叫Bacalhoeiro的餐廳。我點了烤烏賊和葡萄牙特產「綠葡萄酒」。

       餐後老闆還招待我們里斯本特產─「薑汁雪利酒」當作甜點。而那頓晚餐則是我整趟旅行最愛的一餐之一(僅次於後來吃到的翡冷翠的牛肚) 

  

      來到葡萄牙,當然要親嘗道地的葡式蛋塔啦。於是我們來到里斯本西邊的Belem區,找到了葡式蛋塔起源老店。而這個葡式蛋塔道地的地方在什麼地方?除了因為那家店是創始店之外,其實「葡式蛋塔」種類很多,像我們在台灣或澳門或啃得雞吃到的蛋塔,就是模仿這家店的口味!!這種蛋塔的原文叫:Pastéis de Belém,就是因為這家店的店名叫做Pastéis de Belém。所以只有他做的才是最正港的葡式蛋塔阿!

       我和夥伴Hank Yu在這家店點了幾個蛋塔,和北海鱈魚派。外酥內軟的蛋塔派皮,和奶香四溢內餡,不是照片能捕捉的下來的。而北海鱈魚派的鮮美滋味也十分令人懷念,有點像是台灣的菜捲或龍鳳腿的味道。

 

       在葡萄牙走走逛逛的這幾天,非常開心,有令人驚豔的美景,有善良親切的人民,有饒富趣味的故事,有CP直極高的異國美食,讓我把葡萄牙封為最喜歡的歐洲國家之一。希望有機會能再回來這裡玩玩。 

 

(葡式蛋塔創始店所在地Belem的小古堡)

(葡式蛋塔創始店所在地Belem的小古堡)

 

 

 

延伸閱聽─大國崛起之航海時代: 

http://www.youtube.com/watch?NR=1&feature=endscreen&v=e1oHtVHPlO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tterheron 的頭像
    otterheron

    ¡Buen viaje!

    otterher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