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菜號稱融合中國八大菜系,並以美食王國自居。然而,我這次親自來到中國大陸,才真正體會到地道的中國菜。
抵達北京的第一餐,是在鼎鼎有名的娃哈哈大酒店。在中國商店一定看得到娃哈哈出產的礦泉水。這間酒店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東坡肉,香氣濃郁,豬肉肥美多汁。再加上他們用香菇乾貨提味兒,以及摻了冰糖的魯汁,深深地擄獲我的味蕾。
![]() |
![]() |
![]() |
全聚德一鴨10吃滿漢全席 | 全聚德師傅的片鴨表演 | 好喝的鴨寶湯,容器也是鴨形狀 |
「這道難道不是牛肉嗎?」我天真的問。
「這兒都是鴨肉!」孟彬姐字正腔圓地回我,旁邊傳來同桌伙伴戲謔的「噗嗤」聲。
不過,炸鴨肝的旁邊有一些看起來像蟲的東西,我心想:這不是鴨了吧...仔細看就發現原來是蠍子!當時我本來很熱血的要嘗試一口,但是在和蠍子對望幾秒之後,我決定還是慫恿同桌的組員試吃,然後再問他感想。
「差不多就像炸溪蝦那樣」,易先勇輕鬆地說,彷彿他剛試吃的是一種到處都見得到的平民料理。
![]() |
燈籠南瓜 |
![]() |
![]() |
燙青菜也有花樣 | 看似無味,其實超級超級辣的泡椒鳳爪 |
在北京(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宴請)我們還有品嚐所謂的「農村菜」。其實我個人看不太出來這所謂的農村菜,和其他菜色差別在哪。但是,那天餐桌上,有幾道菜真的可以被說是「藝術品」。其中,最讓我驚豔的莫過於那道燈籠造型的烤南瓜了。上菜的時候,同桌的伙伴們無一不起立迎接(因為要拍照)。因為大家都十分害羞、客氣,所以我有幸得到第一個品嚐的權利。嗯,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那個入口即化的鬆軟,以及撲鼻的南瓜香。
河南段時,大家開始吃不慣,或想念起米食。但我覺得,餐餐都是用舌尖體會天堂的過程。當然,要是完全除去敬酒文化(河南人特別愛喝酒),我肯定能更放膽地吃。幸好,與我同桌的多半是和善的領導或大陸同學,他們不但不會勸我喝酒,有的甚至幫我檔了幾杯。因為他們的照顧,讓我有很多機會品嚐地道河南菜。
而我一切貪吃的行為志慧哥都看在眼裡,他現在對我有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幾乎每道菜都卯起來吃,並且給予正面評價,而且我本來就不愛白飯,在河南每天都吃麵點正合我意。而當地的窩窩頭(一種中空的饅頭)更是深得我心。而在志慧哥眼中,我大概算是個奇人了,第一次到大陸就這麼吃得慣當地菜餚。
![]() |
和經典黑醋湯餃合影留念 |
可是如果每道菜都來者不拒,就不是一個專業的饕客。其實,我們在安陽的那頓飯,只能說是用餐氣氛勝過味覺享受。想起那晚最經典黑醋湯餃。當時宜彣嘗了一口便吐掉,並要我們不要試,理由是「皮厚餡少味兒差」。當下我反而好奇,想試試到底多差。沒想到我大咬一口之後便失心喪笑。同桌的大家看到我的反應,覺得挺逗兒的。好奇心驅使之下,大家一個一個來嘗試那餃子。而每個人臉部的扭曲、嘴角的歪斜、眼神的無奈,都成為我們的笑料和錄影的題材,也讓我們當天用餐氣氛達到了高潮。
剛到湖北武漢的時候,我們馬上有種親切之情。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地嚮導操著近似台北人的腔調和用語,例如一般大陸人講話時會說:「是吧?」但我們的嚮導是問:「對不對?」另一個原因呢,當然是當地豐盛的美食啦。
武漢交通發達,位居大陸心臟地帶,素有「九省通衢」之封號。因此,在武漢可以品嚐到各地的美食。在武漢的第一餐,同桌的領導告訴我們,他們事先有調查好台灣年輕人喜歡吃什麼,真的是非常用心。然而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餐桌上會出現黑胡椒牛柳、五更常旺等台灣熱炒店常出現的菜色。
至於湖北特色菜呢?領導告訴我們,湖北的藕湯是最具代表性的,當地出產的蓮藕非常肥美,是台灣蓮藕的數倍大。口感綿密,入口即化,口感有點兒像是馬鈴薯,但是湖北蓮藕贏在那清甜的蓮子香氣。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蓮藕!
我們剛到武漢的時候,就見識到長江的遼闊。這對當地料理有什麼影響?河鮮。
我們其中一餐吃了三道魚料理,煎的、蒸的、炒的各一道。但是,我覺得儘管「總鋪師」使盡渾身解數來調味這些魚肉,卻還是難以遮蓋長江的土味。不過幸好我們不是去黃河附近吃河鮮,不然「一碗水,半碗泥」會讓魚肉產生什麼滋味?想都不敢想…
![]() |
甲魚肉 |
除了河鮮之外,我們到武漢大學參訪的時候,主人拿出最頂級的菜餚來宴客。其中最吸睛的就是俗稱甲魚的「鱉」了!聽說甲魚的營養價值極高,也十分美味。不過同團其他伙伴不是那麼認同這個傳說,所以我決定只用相機拍下他的面貌,而不親自品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武漢用餐的時候,有遇到幾對新人在宴請,氣氛相當熱鬧,更讓我們的美食饗宴,添加了幾分歡樂。
參訪這幾天的豐富美食饗宴和高潮跌起的餐桌氣氛,絕對是讓這段充實的參訪行程錦上添花,更引人回味無窮。